成渝“双子星”从双城到双赢

  循例本报记者童彤

  一个是在烟火气中慢下来的宽街窄巷,一个是魔幻8D的山水之城,成都和重庆仿若双子星,隔空正闪耀,一幅区域协调发展的美好图画正徐徐展开。今年,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出的第五年。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”被列入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,对于成渝“双子星”而言,新机遇再度如期而至。

  今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在部署“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,大力优化经济布局”重点任务时,将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”置于“注重以城市群、都市圈为依托,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”之后,其中深意值得关注。

  回溯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推进历程,过去两三年,对成都和重庆而言,是极不平凡的。

  2021年10月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》。自“十三五”以来快步驶入“快车道”的成渝地区,做好了以双城经济圈“组合”形式打造中国经济“第四极”的准备。

  2021年11月,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《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》,明确以成都为中心并涵盖德阳、眉山和资阳共计3000万人的区域内,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。成都因此成为中西部第一个国家级都市圈,更成为了西部地区城镇化提速的核心引擎。

  2022年8月,重庆都市圈落地,重庆21个区与四川省广安市同时“入圈”。至此,成渝“双子星”携手晋升国家级都市圈。

  2023年,成都和重庆依托各自国家级都市圈和双城经济圈建设,经济发展取得了瞩目成就。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经济总量突破了8万亿元大关,占西南地区经济总量的比重不断提升。

  统计显示,成都经济总量达到22074.7亿元,占全省比重为36.7%,成都都市圈经济总量达27845.3亿元,占全省的比重为46.3%;重庆都市圈经济总量达24632.6亿元,其中,重庆主城都市区经济总量达23120.1亿元,占重庆市的比重为76.7%。

  成渝“双子星”的优异表现,正在让中国城市经济格局发生着微妙变化。而这一变化,不仅让中国经济“第四极”加速崛起,更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版图的均衡发展。

  一直以来,我国经济发展版图长期处于东强西弱的局面。数十年来,国家层面长期坚持不懈,通过包括西部大开发、跨区域协调发展以及打造城市群、都市圈等一系列区域协调政策手段实施,努力让中国经济版图迈向均衡发展,而成渝的“雄起”,正在让西部地区形成有力的增长极,势必会最终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。

  成渝“双子星”相互支持形成的“双核”带动效应,也将不断带动西部内陆省份之间,通过贸易促进产业链发展,促进资金、科技、人才等多重市场要素聚集,并最终带动整个西部地区实现良性发展,从而持续推动中国经济版图迈向均衡。

  征程万里风正劲,重任千钧再奋蹄。蓝图绘就,号角吹响,铆足干劲的成都和重庆都已在积极部署。把握好国家最新赋予成渝两地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”的重要使命机遇,成渝“双子星”也期待持续凸显发展引擎效应,进一步迸发对跨区域协调发展的贡献。今后,对于引领带动整个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,成渝必将大有作为。